中文種名:日本鯷

學名:Engraulis japonicus

台灣俗名:苦蚵仔、鰯仔、片口、鱙仔、姑仔、黑鱙、苦蠔仔( 澎湖 )、厚殼鱙( 澎湖 )

大陸名:日本鯷

中文種名:日本鯷學名:Engraulis japonicus台灣俗名:苦蚵仔、鰯仔、片口、鱙仔、姑仔、黑鱙、苦蠔仔( 澎湖 )、厚殼鱙( 澎湖 )大陸名:日本鯷
姓名標示 非商業性 禁止改作 

推薦分享

Share

資源連結

連結到原始資料 (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)

後設資料

資料識別:
全球唯一識別碼:urn:lsid:fishdb.sinica.edu.tw:catalogue:380976
資料類型:
紀錄類別:魚類名錄
著作者:
命名者:Temminck & Schlegel, 1846
主題與關鍵字:
科中文名:鯷科
描述:
型態特徵:體延長成圓筒狀,略側扁,腹部圓而無稜鱗,尾鰭基部有兩大型鱗片。頭稍大。眼大,眼徑大於吻長。吻尖圓。口大,前下位,上頜突出於下頜,上頜骨延長止於上鰓蓋骨前緣。鰓耙細長而密。體被圓鱗,鱗小而薄,易脫落,無側線。背鰭起始於體中部,具軟條14-15;臀鰭起於背鰭基部後之下方,具軟條16-18;尾鰭叉型。體背藍黑色,腹面銀白,體側具一青黑色寬縱帶。各鰭半透明。
棲所生態:近海洄游性魚類,有時可外游至離岸1000公尺;一般多在表層活動,但有時可降至200公尺深之海域。以濾食浮游動物為食,主要是橈腳類及海洋生物之卵及幼生。次年初春時即成熟,大量由日本海域南下產卵,會引來大量鯖、鰺、鬼頭刀等魚類掠食。
地理分佈:分布於西北及中太平洋區(50°N~7°S),日本到臺灣北部沿海最常見;菲律賓、印尼地區罕見。臺灣盛產於新竹以北、東北部及東部海岸線。
漁業利用:每年二至三月日本鯷成魚會大量洄游至台灣東北部產卵,在春季成為宜蘭地區魩鱙漁業的主要組成。主要漁法為圍網,焚寄網及巾著網。多製成魚乾,炒辣椒或煮湯調味用。
出版者:
負責人:邵廣昭
日期:
資料修訂日期:2012-03-02 14:45:09
來源:
台灣魚類資料庫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(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)
語言:
中文;英文
關聯:
臺灣魚類誌(沈等, 1993);中國動物誌-鱘形目;海鰱目;鯡形目及鼠鱚目(張, 2001)
管理權:
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
後設資料創用CC
姓名標示 非商業性 禁止改作 

授權聯絡窗口

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
email:taiwanfishdata@gmail.com

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

引用資訊
直接連結

評分與驗證

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

star star star star star

推薦藏品

中文名:島嶼小公魚
中文名:島嶼小公魚
中文種名:日本鯷
中文種名:日本鯷
中文種名:銀灰半稜鯷
中文種名:銀灰半稜鯷
中文種名:芝蕪稜鯷
中文種名:芝蕪稜鯷
中文種名:芝蕪綾鯷
中文種名:芝蕪綾鯷
中文種名:孔氏小公魚
中文種名:孔氏小公魚